2024年03月28号    星期四

-传递正能量 宣传中国梦-

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家访谈 > 曾志华:提升艺术专业素养,引领有声书市场高质量发展
名家访谈

曾志华:提升艺术专业素养,引领有声书市场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1-10-29 09:48来源:新华网编辑:赵亚宣点击量:305773

国家新闻出版署“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”目前正在进行中。新华网客户端独家呈现“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访谈录”,对话本次参评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业界人士,共话有声出版行业未来。本期访谈嘉宾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志华。

新华网: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有声书主播,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?

曾志华:有声书是书面文字的音声化,也就是将书面文字“形之于声”的产物,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文字的再度创作。我觉得成为一名合格的有声书主播,普通话的语音面貌和舒服的嗓音是基础条件,同时你还要具有表达能力和文学功底。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有声书主播,还需要涵盖更多的东西,比如对于自我的认识、对于他人的认识、对于世界的认识、以及对于历史和人性的认识等等。因为能够真正触动你内心的可能不是音色,而是你声音里包含的内容,信息、意义、思辨、温度等等,也就是那些能够直抵你内心的东西。

新华网:在录制有声读物的时候,不同的内容应如何运用有声语言进行差异化表达?

曾志华:差异化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责任心,这份责任心就是尊重作者,尊重听者,尊重自己。演播艺术家们把二次创作当成艺术创作,对内容字斟句酌,对文本的功课也做得非常深入。但那个时候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没法比,当时录制用的是开盘带,读错一个字,修订起来非常困难。现在技术条件好了,配音,口型没对上只需要移动鼠标就能修改。是的,技术带来的变革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丢的。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录制有声读物的时候如何体现差异化,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归结于你是否用心。

新华网:随着一些诵读节目的大火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朗诵,您觉得零基础的普通人应该如何学习朗诵呢?

曾志华:零基础的普通人学习朗诵我建议可以分三步走。第一步先要问清楚自己是否有强烈的播读愿望,这种愿望是原动力,会推动你去琢磨,去写听书笔记,你不会感到枯燥,你会觉得乐在其中。第二步就是多听多看多感悟,要有善于发现美的耳朵和眼睛。苏格拉底说过“对于你懂的东西你才会认同”,在听的过程中,你得明白为什么重音要放在这儿,为什么要这样处理,只有你懂了你才会接受,然后再去吸收,吸收了自然而然就成为你的东西了。懂得和认同的过程,也就是感悟的过程。第三步就是练习,反复练习和实践。要知道体验和体现是两个步骤。要将你的感悟和感受表达出来,必须通过大量地实践才能够完成。

新华网:有书读物市场逐渐壮大、日趋成熟,在打造有声精品读物的同时,应向听众所传达怎样的精神和理念?

曾志华:2013年,我们做了一个课题,关于有声读物播读评价体系的。当时我有很多的困惑,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可以拿起话筒,“随便、随意、随性”地把自己的录音放在网上。当然,时代在发展,技术在进步,互联网带来的职业赋权、平台赋权、发声赋权等等,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。所以,我们也必须要接受人人可以拿话筒,人人可以录音,人人可以在网上传播他录制的有声书。这从一个方面来说,可以带来有声书的多元化呈现。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,现在有声书市场上还是存在一些乱象的问题。我当时有两个观点,第一点就是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相信互联网有自我净化的功能,让它沉淀一下。第二个观点就是作为有声语言的研究者和教学者,我们有责任去研究应该如何规制市场,如何引领市场发展。

目前来看有声读物市场浩大,呈一个向上的趋势,是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,也是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的需求。在有声读物市场中,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别,哪怕有些播读水平不那么到位,但是它至少满足了人们对内容的需求。不过,我依旧认为,只有个体的进步,才会带来社会整体的进步。因此,作为内容生产者,就是应该打造更多的有声读物精品,坚守文化内涵,引导心灵健康。在传播形式上,与时俱进,推陈出现,展现有声读物的文化影响力,以满足听者多元化的需求。

新华网:您从业多年以来,桃李满天下,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语言传播最大的魅力是什么?

曾志华:语言传播的魅力我觉得其实要说简单也挺简单,除了信息的传达之外,人性的温度应该是它最大的魅力吧。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责任编辑:赵亚宣

艺术家查询

姓名

证件编号

产品查询

产品名称

证件编号

工作人员查询

人员姓名

证件编号